发展向前 民生向暖 ——柳州年中经济观察之三

来源: 柳州日报  |   发布日期: 2025-08-11 10:41   

暑假期间,柳州工业博物馆增加惠民讲解场次。图为志愿讲解员带领游客参观。 全媒体记者 韦苏玲 摄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经济发展的“速度”持续转化为民生保障的“温度”。

翻开柳州上半年财政账本,民生领域“加法”做得醒目——今年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15.61亿元,增长2.7%,其中民生支出170.4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1%,持续为兜牢民生保障提供坚实支撑。

民生底线兜得住

近日,两名农村养老服务项目的志愿者前往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龙袍村大王屯吴爱姣家,帮忙理发、打扫卫生,唠唠家常。他们的到访让91岁老人的家中多了欢声笑语。

今年上半年,每一分真金白银的投入,都转化为柳州人民可感可及的幸福。从城市到乡村,从照护到吃饭,我市养老服务不断扩面增效。

截至6月30日,全市78个老年助餐服务站点累计提供助餐服务7.6万人次。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720户,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5.1万人次。

看民生改善的进度,微观个体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上半年,我市发放救助金3.79亿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众97.63万人次;发放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补贴共计845.85万元,惠及9323人次;共发放补贴3768.80万元,惠及残疾人46.21万人次。

民生底线既要兜得住,更要兜牢兜准,老年人的事情有人管,年轻人的困难也有人帮。2025年柳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上,智能制造、教育等领域的180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631个,多方合力保就业。

我市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积极开展2025年柳州市春风行动、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兜底帮扶,统筹推进我市重点群体就业。截至6月底,城镇新增就业2.67万人。

医疗服务质量高

病有所医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也是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奋斗目标之一。

日前,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成功获评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广西首家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落户柳州。至此,我市已有11家三级甲等医院,在全区14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二。

这次获评的意义远不止于数量的增加。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我市的建设推进和5G医疗的应用,广州和柳州500公里的地理壁垒被轻松打破,柳州的患儿实现了“大病无需出省治”。

民生幸福是什么?是能在“家门口”治疗大病,也是日常义诊服务不间断。上半年,我市继续深入推进“开展居家健康养老义诊服务”为民办实事项目,义诊服务已覆盖1001个行政村(社区),覆盖率达80.92%。

同时,我市通过建立的“市—县—乡”三级帮扶机制,让乡镇居民在便捷诊疗的同时获得的医疗服务质量不打折。鹿寨县四排镇中心卫生院等血透室的顺利运营,预计每年能为每名当地患者节约上万元治疗开销。

基本医疗保障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截至6月底,全市医疗救助资助参保14.98万人,支出医疗救助资金3794.90万元;门诊及住院享受医疗救助待遇19.49万人次,救助资金报销医疗费用1.31亿元。

上半年我市加大力度推动医药集中采购“扩围提质”。截至6月底,集采药品已覆盖至全市所有公立医院、816家医保定点药店、902家村卫生室。药品落地7批次,落地药品226个品种,平均降幅超55%,约减轻群众就医负担1.90亿元;耗材落地11批次,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约3000万元。

保障持续加力

5月23日,“柳州市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消息从北京传回,全体柳州人民为之雀跃、为之振奋。这场久久为功的“幸福接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充实在——我市正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项目建设,预计新增学位超4000个;69所公办园试点延时托管服务,覆盖幼儿11029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数连续6年保持增长,市区普高新增1170个学位……通过不断深化教育共同体建设、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成效显著。

保障在——住房是民生之要,上半年全市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2113套(间),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1343套,公租房租赁补贴保障户数4288户,民生保障持续加力。

持续在——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城市“里子”变得更扎实。全市上半年完成道路维修7029.99平方米,疏通雨污水管网72.09公里;维修城市照明设施5406盏次,亮灯率保持在98%以上。

高质量公共文化供给不断丰富——歌仙刘三姐展示中心对外开放;惠民演出、精品展览接连不断;文博场馆相继延时惠民开放……市民“白天观景、晚上看戏”文化体验更为丰富,民生更有温度,幸福也更具质感。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热浪之下,柳州干字当头,澎湃向前。

民生为大,见微知著。随着一件件民生实事持续推进,宏观愿景与微观感受逐渐重合,柳州人民的幸福味越发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