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担当主力 新技术不断迸发 ——我市上半年汽车产业亮点观察
“全市新能源产销量超越燃油车”“多家车企出口创新高”“零部件受越南青睐”“无人驾驶产品丰富”“‘柳产人形机器人’造‘柳产车’”……今年以来,我市汽车产业多点开花,从技术、智造到产品,都迸发出旺盛的创新活力。
7月29日,记者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汽车科获悉,上半年,我市整车产量86.9万辆,同比增长34.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46.8万辆,同比增长95.9%;销量44.1万辆,同比增长85.0%,实现产业规模与质量双提升。
今年上半年,得益于以旧换新、汽车下乡、出口市场旺等因素,以及企业自身不断升级产品性能,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车销量超41万辆,创历史新高,连续6个月保持50%以上的同比增速。其中,五菱扬光系列连续15个月蝉联新能源轻客市场第一;五菱之光EV自今年2月上市以来蝉联新能源微客市场第一;宏光MINI EV系列上半年销量翻番,自上市以来累计销售160万辆,成为现象级产品。
东风柳汽首条电池总装线投产,突破性推出氢能源重卡,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和智平方具身智能机器人批量进入工厂参与造车。上半年该企业汽车出口也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成绩。“我们将持续加快海外市场布局,增加汽车海外认证方面的投入,持续推进海外基地建设,让中国汽车行驶到更广阔的天地间。”东风柳汽进出口公司总经理程源表示。
凭借在新能源商用车的前瞻性布局,广西汽车集团与日本企业合作开发的微型物流车,一脚油门“开”到了日本。目前,该集团已成为中国向日本出口新能源物流车数量最多的企业。该集团研发的五菱观光车、高尔夫球车,以及发动机等零部件也远销海外。
我市汽车产业加速向新能源转型的同时,在智能化方向,无人驾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前不久,全区首批功能型低速无人驾驶车辆测试牌照在我市发放,柳州多家车企的无人驾驶车型得以从园区、景区等封闭区域,驶向开放道路。
聚焦产业链,双英、一阳、盛百汇等企业零部件出口捷报频传;赛克瑞浦动力电池系统,柳州国轩二期、三期,耐世特全球智能制造基地、辉顺新能源零部件工厂等项目推进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汽车领域共有91家企业获得工业稳增长政策支持,20余家享受到‘柳州工业贷’贴息贷款等创新服务,推动汽车产业在技术研发、产线改造、市场开拓等方面加速突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汽车科科长何柳航表示。
市汽车产业攻坚小组全力落实“9712”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等重大产业标志性工程、程力集团柳州专用车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从重大产业标志性工程,到一条生产线的改造升级,我们进行全面梳理,全流程跟进,积极做好企业服务,打造招商引资‘金招牌’,为汽车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强链补链积蓄力量。”市园区办主任、市汽车产业攻坚小组副组长张金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