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忙!柳州这家企业生产的机器人火了!订单发往全国各地→

来源: 柳州1号  |   发布日期: 2025-08-04 10:53   


7月28日下午,在位于柳江区的柳州泰姆预应力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州泰姆”)内,两名工人正忙着用防撞泡沫薄膜打包一台刚刚完成质检的智能张拉机器人。“这是今天要装车发往天津的订单,还有两台机器人计划发往陕西。”公司董事长李建强向记者介绍。


整装待发的机器人


这个月,李建强迎来了公司成立以来最为忙碌的夏天。整个7月,他都保持着“空中飞人”的状态——在全国各地的基建项目间奔波,做产品论证、应标,为柳州“智”造的预应力机器人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李建强说,公司生产的智能张拉机器人、整束穿束机器人、智能切割机器人,经过数年的研发设计和优化调整,终于在去年全部实现市场化。三种智能机器人拥有超30项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它们能取代预应力行业传统的人力施工,能提升操作精度、减少技术误差,在复杂工况条件下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还能为施工单位节省预应力钢缆线的损耗和人力成本。

以智能张拉机器人为例,机器人可以取代人工操作张拉千斤顶的传统方式,对预制箱梁的预应力束进行张拉。1名工作人员用遥控器操控机器人就能完成之前需要4人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为张拉作业预留的预应力钢缆线长度也从75厘米缩短至25厘米,每张拉1000片预制梁就能为施工单位节约损耗开支近100万元。


今年以来,路桥建造领域对预应力机器人的需求更加旺盛。李建强尝到了产品布局跑赢市场需求的甜头。“目前每月都有10台左右发往全国各地的智能张拉机器人订单,需要我们全力生产。”李建强介绍,今年他们还要继续研发新技术,对机器人进行迭代升级。如应用热成像技术研发预应力具身智能机器人,让机器人拥有更多自主判断能力和学习能力。

不仅预应力机器人生产忙,柳州泰姆生产的智能转体球铰产品也在不断刷新直径纪录。去年底,柳州泰姆凭借智能转体球铰系统成功入围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这套系统广泛应用于路桥建设中,能让数万吨重的跨路、跨江桥梁丝滑地完成空中转体,实现合龙。去年11月,海南最大铁路跨线桥——海口新海港片区“二线口岸”集中查验区专用通道新建的环岛铁路跨线桥合龙贯通,就离不开这套系统的助力。“当时为这一项目生产的转体球铰直径达到7.2米,刷新了公司的生产纪录。今年公司预计还要再次突破,生产直径8米的转体球铰,为新项目做准备。”李建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