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融水少数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央媒点赞!

来源: 画卷柳州  |   发布日期: 2021-12-15 18:00   

提要

近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广西融水:凝聚各族力量 推动和谐发展》,关注柳州融水少数民族繁荣发展。



广西融水:凝聚各族力量 推动和谐发展


融水苗族自治县是全国最早成立、广西唯一的苗族自治县,有苗、瑶、侗、壮、汉等13个民族,总人口52万,少数民族人口占76.19%,其中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2.86%,2018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
多年来,融水深入贯彻落实各级民族工作要求,深化示范创建,通过做好与周边省、市、县的外部民族团结工作,搞好县内各民族团结,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发展。


融水各族芦笙大联欢活动



加强县外联建 “四邻”都是朋友


“床前明月光,疑似的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2月6日,朗朗读书声从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乌英苗寨教学点里传出。
乌英苗寨是个“一脚横跨广西贵州”的地方,乌英教学点现在有一年级和二年级,共有18名学生,其中,广西籍学生14名,贵州籍学生4名。这个跨省教学点只有两位老师,即广西籍的蒙林安和贵州籍的潘先锋。
“两省区学生一起上课,虽然不同教材,却是同教室同教师授课。虽然他们籍贯不同,但都是苗族人,没有文化差异,大家都很融洽。”蒙林安说。
乌英苗寨距离融水县城142公里,共145户724人,其中104户属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41户属贵州省从江县翠里乡南岑村,均为苗族。长期以来,苗寨里两省区居民守望相助,和谐共处,共同发展。2020年,乌英苗寨荣获黔桂两省(区)民族团结共建示范村(屯)荣誉称号。
而同样与贵州相邻的良寨乡大里村,由于历史原因与从江县斗里镇根里村有近千亩林地纠纷。经过两地联合调解,2016年3月,两村在边界共同立下一块“富培山”省际山林土地权属纠纷化解团结纪念碑,标志着两地十几年的土地纠纷得到彻底化解,之后双方一直没有再次发生过纠纷矛盾。
近年来,融水积极与相邻的贵州省、河池市及市内相邻县加强沟通交流,开展社会综合治理联防联建,民族团结的县外环境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实现了“四邻”都是朋友。


航拍乌英苗寨



发扬传统文化 县内都是“同年”


时下,融水苗族自治县双龙沟梦呜苗寨正在举办第二届“芦笙狂欢节”,即芦笙比响大赛,来自各乡镇125支芦笙队参加比赛,比赛时间将持续一个月。悠扬的芦笙回荡在融水县城上空,整个县城就像过节一样的热闹,大家脸上总是洋溢着喜悦之情。
芦笙文化本是苗族的传统文化,但是由于受到地域文化的熏陶影响,融水县内侗、壮、瑶、仫佬甚至汉族等各民族都非常喜爱芦笙文化,大家围着芦笙柱吹着芦笙,跳起踩堂舞,早已是“一家人”。
通过芦笙文化的交流,衍生出融水当地一种独特的大型交友活动——“打同年”。“打同年”就是两个村子之间通过芦笙为媒,一方村子全体老少在芦笙队的带领下,到约定的另一个村子开展吹芦笙跳踩堂舞、吃百家宴等民族传统文化交流,双方互称“同年”,即结交朋友或兄弟之意。
此前该项活动只是在苗族村寨之间开展。如今已经演变成只要双方有芦笙队,有意愿交往,任何民族之间的村寨都可以开展“打同年”活动。通过“打同年”活动的广泛开展,县内各民族之间通婚、交往、交融已是普遍现象,各民族之间都已经成为“同年”。


打同年活动



生态文旅带动 城乡百业振兴


融水境内有元宝山、九万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风光非常秀美,县内的融江、贝江水质连续三次排名全国水质第一名,山清水秀一词似乎是为融水专门打造。县内民族风情浓郁,素有芦笙斗马文化之乡、百节之乡等美誉。


游客体验民俗活动


苗族舞蹈表演


依托秀美自然风光和浓郁民族风情, 2016年以来,融水新增国家4A级景区4家、国家3A级景区2家,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广西旅游标准化示范县,通过开展苗年、打同年、苗族坡会等民族节庆活动,深度挖掘“金秋烧鱼”等传统农耕文化,打造“天天有表演,月月有节庆”的民族风情游,“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130.82万人次、旅游消费345.9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8.96%、23.07%。

通过文化和旅游带动,融水经济质量和总量进一步提升。2020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31.51 亿元,年均增长8.1%,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8.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2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3%,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6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0.1%。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一年实现“两个翻番”的目标要求。2016—2018 年,县域经济发展连续三年被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广西科学发展先进县”称号。

如今,民族团结之花正在大苗山盛开,并结下了累累硕果。



广西民族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广西民族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