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兴 致富门路宽 我市大力推动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增强乡村振兴动能

来源: 柳州日报  |   发布日期: 2021-10-18 19:59   

“这个假期,我们把‘厨房’和‘卧室’都搬到了野外,在融水体验了一次难忘的乡村旅游。”9日,游客杨妮开心地与朋友分享她这个难忘的国庆假期。历经不同寻常的2020年,融水苗族自治县旅游业开始回暖,国庆期间,露营基地、双龙沟等景区景点持续迎来客流高峰。据悉,国庆假期融水共接待游客51.93万人次,同比增长16.9%。

产业的健康发展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有效之策,对此,融水早已充分认识并积极践行。去年,融水依靠旅游产业脱贫人数超过3万人,占全县脱贫人数的四分之一。如今,旅游产业更是成为融水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融安县,这“源头活水”便是延伸产业链。

国庆刚收假,柳州融安金园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人们又开始忙碌,抓紧生产金桔果脯和饮料。据悉,近年来,融安县着力打造金桔深加工产业链,并通过粤桂扶贫协作引进企业入驻农产品加工园区,每年消耗金桔原料约3.6万吨,年产值1.6亿元,让果农实现持续增收,贫困户高质量脱贫。“在企业上班很安心,收入也稳定。”谢燕秋曾是一名贫困户,入职公司后她的生活得到改善。

依托金桔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融安县的特色产业“造血”质量不断增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长久动力。

脱贫产业广覆盖,稳定增收有保障,是我市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缩影。截至目前,全市发展县级特色产业的脱贫户累计达7.18万户,脱贫户覆盖率达81.7%;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半年总产值310亿元,同比增长15.8%。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要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强化科技支撑,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而柳城县在这个发展问题上有了新突破。

走进柳城县东泉镇雷塘村保社屯的豆角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利用自动喷灌系统为豆角浇水,并根据自身需求设定豆角浇灌时间,有效节约了水资源,为农民省时节力。该基地负责人粟保光介绍,得益于柳州螺蛳粉产业的发展,基地种植豆角的面积从原来的200亩扩大到现在的3000亩,待其他先进设备到位运行后,基地可实现豆角筛选、切配、输送、装车等环节的半机械化。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产业是直接衔接点。为深入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行动,我市已形成长期培育、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清单,并制定了县区特色产业发展计划,主要支持种养环节向全产业链条拓展转变,不断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提档升级。目前,全市累计发放到户产业奖补资金5098.87万元,累计投入产业类项目建设资金99152.8万元,占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