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工业区实现新跨越迈向新高度
核心提示
一条条笔直的道路延伸着工业园区发展框架,一座座标准化的厂房不断向周边拓展,一家家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彰显着勃勃生机……每当人们走进阳和工业新区,感受到的是“十二五”期以来园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感受到的是园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日新月异。
“十二五”期,阳和工业新区紧紧围绕着自身开发建设实际,提出了“1234”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即始终贯穿科学发展 、转型升级一条主线,紧紧咬住“国家级开发区”和“千亿元产业园区”两个奋斗目标,以科技创新 、商贸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大任务为抓手,努力实现新区经济发展 、城市建设 、民生保障和服务管理的“四个转型”的目标。
目前,新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2家,亿元以上企业达38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国家级研发企业技术中心1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中心7个,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国家级检测中心1家,自治区级检测中心8家。经过12年的发展,新区硬件和软件已基本具备国家级开发区要求的基础和条件。
经济总量上新台阶
【场景】在阳和工业新区铝深加工配套产业园项目工地,施工正紧张有序地进行中。作为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升级版”,项目首期安排建设年产155万平方米铝单板幕墙及铝蜂窝板生产基地。项目规划用地200亩,将以银海铝业为龙头,通过引进铝深加工产业链配套企业入驻,建设年产值达200亿元的铝深加工产业园。
铝深加工配套产业园项目是去年6月阳和工业新区集中开工的22个项目之一,这些重大项目有力地带动了新区经济总量上新台阶,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增长。据初步统计,2015年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60亿元,同比增长2.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1亿元,同比增长18.4%;财政总收入完成7.8868亿元,同比增长5%;招商引资内资区外境内到位资金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
【同期声】阳和工业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莫仲彪说,在“十二五”期,工业园区面临着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面临大考,阳和工业新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准确把握发展大势,保持专注发展定力,贯彻落实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政策,使经济持续保持稳步向好的发展势头。
阳和工业新区在“十二五”期的发展建设中,按照我市“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部署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强化园区建设,加大企业服务和重大项目建设力度,一大批项目的竞相涌入、蓄力待发,呈现出项目体量大、投资强度大、产业关联度高等新特点。
数据显示,自2011年阳和工业新区在我市园区中率先突破300亿元大关以来,新区连续四年稳居广西开发区前三甲,在“十二五”期保持着两位数增速。初步统计,2015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80亿元,是2011年110亿元的1.6倍,“十二五”期年均增长1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亿元,是2011年86亿元的1.7倍,“十二五”期年均增长14.5%;财政收入8.4亿元,是2011年4.88亿元的1.7倍,“十二五”期年均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460亿元,是2011年300亿元的1.5倍,“十二五”期年均增长11.2%。
园区综合实力增强
【场景】在广西方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方盛车桥焊接车间摩擦焊车间,一位工人在电脑上设置好相关数据后,智能机器人就将车桥桥壳一件件进行焊接。只需一分钟,焊接工作就完成,比手工焊接的效率高出数十倍。据介绍,摩擦焊是国际先进技术,焊接产品的可靠性远高于普通焊接。
广西方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劲松说,方盛实业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从事专用汽车研发与制造、汽车及工程机械零部件研发与制造、汽车模具研发与制造、汽车贸易与服务为主的民营企业集团,是广西区内较大的专用汽车、汽车零部件研发与制造企业之一。通过“十二五”期的发展建设,公司下属十二家子(分)公司和合资企业,已经具有了较强的产品设计与制造、机械加工、注塑、冲压、焊接、锻造、汽车模具制造能力。公司的专用车、车桥、汽车底盘和冲压件、内外饰件、座椅、锻件、电器等汽车零部件产品及汽车模具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同期声】“目前,阳和工业新区已经成形成了汽车、机械、节能光电子、动漫产业、铝产品深加工等多个产业发展格局。园区企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高,园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阳和工业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江德长说。
“十二五”期,阳和工业新区依托我市汽车、工程机械等产业链优势地位,整合各种要素资源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产业集聚优势突出,品牌效应良好。园区汽车零部件企业达47家,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的80%。目前,已形成以中航乘龙专用车、柳州延龙汽车为代表的整车企业以及以广西方盛实业、上汽变速器、双英集团等企业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成功打造了方盛产业园、上汽产业园,产品涉及专用车、汽车车桥、汽车变速器等较为完整的汽车制造产业链,其中汽车变速器、汽车车桥等零部件产业柳州市本地配套率高达80%以上,是柳州两大主机厂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的主要配套生产基地。
以工程机械和通用机械为主的机械制造产业同样发展迅速。园区机械制造企业达15家,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的8.9%。形成以柳州富达、柳州欧维姆、柳工叉车等企业为代表的强优机械产业集群。加上广西华力小型工程机械、五菱柳机铸造、柳工液压件等一批优势企业,新区已成为全广西重要的集中生产建筑机械、工程机械、金属铸造、压缩机、叉车等机械产品产业基地。
另外,在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新区积极引入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适应汽车发展轻量化的需要,依托汽车产业对铝深加工需求日益增多的优势,大力培育以柳州银海铝业为龙头的铝深加工产业,在生产铝合金板及中厚板、交通运输板及汽车复合板的基础上,推进汽车车身、发动机、传动系、车轮等钢铁零部件采用铝材,搭建铝业产业链,建设特色铝深加工产业园,培育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有望在“十三五”期间形成80亿~100亿元产值铝深加工产业规模。
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则分布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目前新区1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均已列入我市重点培育发展企业,其中规模以上重点企业11家,占新区规上企业18.6%。
企业竞争力再提升
【场景】近几日来天气寒冷,可在市龙杰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干劲十足,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企业效益好,工人们的收入也很稳定,现在一般的工人每月工资卡上都有4000多元的收入。公司从曾经的机械化操作,到如今的自动化控制,一人能同时操作3台机器,每一年都能让职工们感受到公司有很大的变化。
龙杰汽配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良杰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民营企业的责任和使命,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几年来,阳和工业新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并进一步加大加强科技平台的建设。
引导企业将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有力地促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无形中也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同期声】阳和工业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夏立新说,针对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和区域、政策优势弱化的趋势,新区发展思路从外延拓展向内涵提升转变,强化创新驱动,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扶持壮大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实施品牌和技术标准战略,在全区率先实施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项目建设试点,推动工业由产业集聚向自主创新转型升级。
目前,阳和工业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的50%,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拥有新型工业化汽车产业示 范基地1个、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园区等自治区级创新平台2个。“两化融合”实践经验走在广西的前列,得到了国家工信部的充分肯定并计划在全国推广,还荣获“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称号。
为了鼓励园区企业自主创新,新区全面落实和推进专利倍增计划,2011年,新区完成发明专利申请11件;2012年,新区完成发明专利申请72件;2013年,新区完成发明专利申请149件;2014年,新区完成发明专利申请273件,同年,新区还顺利通过自治区、柳州市两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课题验收;去年,新区完成发明专利申请286件。“十二五”期间,发明专利授权累计达到75件,远远超过国家级开发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0件的标准。
宜工宜居展现新姿
【场景】近日,在柳州恒大城售楼部,市民何女士签下了购房合同。她说:“我们一家选择在阳和工业新区置业,先是看中了这里的企业提供了诸多的就业机会。另外,虽说是工业园区,但居住环境却一点也不亚于其他城区。”“十二五”期,阳和工业新区根据我市“开发柳东、向东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并规划开发建设盛天龙湾、冠亚·国际星城、恒大城等大型楼盘,这些楼盘将推动新区乃至柳州市工业、物流、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盛天龙湾一期、二期、三期,冠亚·国际星城一期、二期、三期,柳州恒大城等大型商住综合体项目的先后开竣工,大大提升了新区承载能力。
【同期声】柳州恒大城等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类项目建设不断聚敛着阳和工业新区的人气。
而在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上,新区同样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两者进入了互相促进,共赢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目前,新区是广西首家实现雨污分流、网线缆线全部下地的工业园区,并整体通过区域性环境评价。新区路网、电网、燃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形成并逐步完善……这些大手笔的项目建设,体现了关注民生、共享共建的理念,也从中可以看出阳和工业新区打造宜工宜居的新型工业园区的“线路图”。
阳和工业新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新区始终坚持经济建设 与社会民生两手齐抓,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原则,努力让新区居民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十二五”期,新区财政累计投入4.16亿元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前后实施了古亭山中学、古亭山小学、公立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鼓山公园、老年人活动中心、古山居苑公租房 、健身广场及古亭片区路灯改造、道路整治与绿化、污水治理等一批民生项目,这些项目现在大多已建成投入使用,阳和第二小学、六座中心校改扩建项目也于去年完成了前期工作。
尾声
位于柳州城市东大门的阳和工业新区,交通条件良好,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在这里,人气 、商气正不断聚集。在这里,功能区划明显,产业布局合理,生态自然协调……这一切都让人们有理由相信,阳和工业新区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打造成为以特色工业和优势工业为牵引,集产业发展 、商贸 、居住和休闲为一体的国家级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