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抢先机 “提智”谋破局 ——柳州2024年终系列报道·新质生产力

金风风电设备有限公司风力发电机总装厂内,工人在组装风力发电机部件。 全媒体记者 覃科 摄
今年初,“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热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一股强劲涌动的浪潮,席卷全国。
这一年,柳州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速催生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增广西高端工程装备实验室、实现全区首单地市级公共数据产品场内交易……
这一年,柳州坚持向“新”而行,以破局求变、突围求进的气势,抢先机,闯新路:柳钢0.15毫米极薄冷轧带钢下线、上汽通用五菱岛式精益智造工厂第1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
新动能不断催生,新燃点不断涌现。
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命题,柳州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从精准解决改革难题等方面,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攻方向,为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抢占关键“制高点”
12月24日,自治区科技厅公布了2024年度自治区实验室名单。由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多名院士领军的广西高端工程装备实验室入选。意味着柳州有了广西高端工程装备领域最高水平的自主创新研究平台,区域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增强。
“面向国家重大工程所急需的高端工程装备以及行业‘补短板’和‘锻长板’工程开展技术攻关,实现工程装备自主作业。这也是实验室占据技术制高点,成为关键技术策源地的法宝之一。”该实验室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柳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技术研发,不断催生新业态、新动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攻克关键技术,研发核心技术。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累计承担广西科技项目47项,实现神炼电池、灵眸智驾等十大技术突破,技术成果运用在缤果等新车型;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全漂浮式深海风电预应力拉索”技术应用于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漂浮式风电平台“OceanX 明阳天成号”;广西柳州鱼峰水泥有限公司凭借项目“高铁相抗蚀胶凝材料设计/制备技术及严苛环境工程应用开发”,荣获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市科技局局长管伟荣介绍,2024年我市获得自治区科技厅立项209项,其中104项获得市财政支持;年内突破关键核心技术84项,项目实施期内新增工业产值达494亿元;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产值达180亿元。
智改数转赢增量
数字化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智改数转”是企业绕不开的课题。
柳州科路测量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紧跟数字经济时代大势,为数字化量具赋予自动测量、上传等多种功能,实现铁路车辆检修检测过程整体数字化,成果填补国内铁路车辆检修检测过程整体数字化的技术空白。
在上汽通用五菱岛式精益智造工厂里,工业机器人挥舞臂膀,无人物流车穿梭其间,一辆辆智能化新能源汽车下线。
这是我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的缩影。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聚焦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积极探索“1+1+3+X”的智改数转网联“柳州模式”,鼓励企业应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截至目前,全市培育出广西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智能工厂示范企业和数字化车间共134家,位居全区首位。今年我市还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下一步,将开展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按照‘链式’转型的总体思路,鼓励大企业面向上下游中小企业开放订单、技术、工具、人才、数据、知识等资源,带动产业链及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开展数字化转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
产业焕新谋突破
如果说汽车、螺蛳粉是柳州制造的代表,那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服务机器人就是柳州新质生产力的担当。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1月至11月,它们的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55.1%、109.9%、99.4%。
这些产品的快速增长,展现了我市焕新发展的活力。
午夜时分,柳州华霆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工厂灯火通明,工人们忙碌在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各个生产环节,工业机器人也挥舞着手臂在作业。
“工厂全天不停工,目前约1400名工人参与生产,我们今年的产值将继续大幅提升。”企业总经理汪浩告诉记者,企业计划依托柳州的产业链优势和东盟区位优势,聚焦产学研销一体化等内容,建设华霆的华南基地,进一步开发和扩大国内南方市场和东盟出口业务。
与此同时,以广西飓芯科技为代表的芯片产业,以金风风电、嘉泽新能源为代表的风电产业,以晶联光电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等,也在今年迎来了快速的发展,产值持续增长,多元的新兴产业发展,迸发出我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活力。
柳东新区党工委、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党工委相关负责人纷纷表示,将重点围绕智能终端及机器人、新能源和智慧储能、新材料产业链、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链进行招商布局,推动产业聚链成群,聚能成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