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的赛道——柳州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发展观察
柳钢集团防城港钢铁基地全自动冷轧激光切割系统。 (柳钢集团供图)
柳工挖掘机智慧工厂总装车间生产线上的物流机器人。 全媒体记者 黄蕊 摄
优必选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在东风柳汽乘用车总装车间工作的情形。全媒体记者 李俊 摄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汇点上。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成为现时代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柳州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升级转型。10月27日至28日,柳州市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发展合作大会召开。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作出批示,勉励柳州主动适应和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极布局新领域新赛道,推动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推动科教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这就是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道理。这就是‘今’最可宝贵的道理。”李大钊先生的文字历经百年岁月洗涤,依然闪耀着哲理的光芒。
紧跟国家、自治区政策导向,市委、市政府正在以发展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为突破口,带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柳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扎根传统工业沃土,汲取百年工业精神,柳州在百年变局中以智能产业助力传统产业焕新发展,开启了向新的赛道。
现在,全市拥有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企业近50家,今年1至9月完成规上产值61.5亿元,同比增长52.6%。
生机勃发
柳州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传统的回答:工业城市。
但柳州优美的环境和优良的生态给出了另一个答案:生态工业城市。
这是一个充满科技力量的场面:融入AI、数字孪生等众多前沿技术的上汽通用五菱岛式精益智造工厂,250多台工业机器人日夜生产新能源汽车。
类似彰显智能的应用场景在柳州寻常可见。如在东风柳汽的生产线上,人形机器人也在汽车生产线上大展身手。
“柳州作为享誉世界的汽车之城,为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加速落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产业生态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优必选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说。
今年5月,优必选与东风柳汽等企业达成合作,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柳州汽车工业场景规模化应用。
机器人生产,生产机器人。传统产业与智能产业相辅相成,相互成就。
上汽通用五菱自主研制的IMR移动智能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产品大规模应用在宝骏基地岛式精益智造工厂中;在柳工集团的生产一线,也有超600台机器人参与生产。
占先机者占优势。
广西智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江崟表示,2018年柳工投资成立智拓科技公司,以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和智能化物流仓储设备为业务核心,形成了系统且完整的产品体系,具备为客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能力。
在作为广西链主型龙头企业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柳州赛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智慧化生产线上,一台台智能移动机器人孕育而生,随即发往我市制造业企业,参与到生产中。
占优势者赢市场。
优必选、赛克、智拓、思必驰、乾锦等企业让柳州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形成了聚集效应。其中,优必选柳州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于2022年12月试产投运,已建成消费机器人等整机产线。目前,优必选Walker S系列是全球进入最多车企开展实训的人形机器人。
“落地柳州后,我们围绕智能汽车提供人机对话软件方案和智能座舱的相关硬件,创新成果丰硕。”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始兴介绍。
聚链成群,连木成林。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王颖介绍,在工业领域,我市工业机器人存量8000台,拥有广西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等134家,数量均位列广西第一。在社会领域,近500个智慧政务、智慧物流、智慧教育等应用场景全面铺开,初步构建了全社会领域的智慧化生态圈。
以数字化、智能化等创新驱动为特征的新经济范式,正在重塑全球经济格局。大力发展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是柳州加入新赛道,实现“换道超车”的重要举措。
“柳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工业历史和优良工业传统的工业城市,发展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选题准确、前景广阔。”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周济院士认可柳州的选择。
“柳州积极布局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不仅体现了柳州对工业发展的重视,也展现了柳州加速工业焕新发展的决心。”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点赞柳州的行动。
扎根突破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具象到市场上就是消费升级,竞争激烈。
全球知名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韧性时代》一书中提到,效率至上的时代已经终结,新世界需要的是韧性。
在发展形势复杂多变的严峻环境中,柳州工业展现了十足的韧性。
扎根沃土,向新发展。
“柳州工业体系完备和工业门类齐全,既有精神文化的传承,也有技术创新的积累,以及成熟的工业园区发展载体,这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协同基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杨漾说。
有内涵、有传承,且具备深厚工业基础的城市,总是让“英雄所见略同”——
柳州市政府顾问、深圳嘉道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龚虹嘉认为,科技给时代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柳州这个老牌工业城市来说,发力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正是在主动拥抱科技、拥抱变化,这份主动也将为柳州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前景广阔。
“人工智能正成为全球科技新范式,智能终端及机器人是这项前沿技术最好的载体。”柳州市政府顾问、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认为,柳州拥有扎实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发展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是柳州与未来链接的最好切入点。
传统工业升级转型打开了新市场,创造了新机遇,也开启了新竞争。
当前,在超过8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共同构成的创新沃土上,柳州正全力实施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柳工“三全”规划、东风柳汽“龙行工程”、柳钢集团“四个百万吨”产品升级工程等重大产业标志性工程,向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布局,逐步推动工业智能网联设备、各类机器人、机器人集成应用等在复杂场景批量落地。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机器人分会执行理事长宋晓刚指出,柳州工业的转型升级,实际上给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带来了潜在的巨大市场。
行业预计,到2030年,全球每年要卖出100万台人形或者类人型的通用机器人。
均普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院长郭继舜阐述,柳州有机器人的发展应用场景,从工业化to B到to C的布局,逻辑清晰,体系健全,“结合汽车、钢铁、机械等产业现状,从工厂端到市场端,柳州推进机器人广泛应用,大有可为。”
与生产火热的企业相比,柳州工业博物馆默默无言,却可于无声处听惊雷。
广西第一架飞机、广西第一台汽车、柳州率先改革的文件等展品,描绘了柳州百年工业的勇毅奋斗,见证了柳州百年工业从弱到强、从强到优的光辉历程,也诠释了敢为人先、大胆探索、勇于突破的柳州工业精神。
强大的精神力量,可以激发出人的巨大潜力,创造无限可能。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融资工作同样体现了敢为人先、大胆探索、勇于突破柳州工业精神。
10月27日,柳州市产业集团携手民生股权基金以及相关企业,签署了机器人精密器件生产基地、AI智慧医疗设备生产基地等产业合作协议。
柳州市产业集团董事长周云祥介绍,柳州产业集团的基金群总规模已经突破百亿元,资本撬动率达354%,为柳州实体产业注入了更多“耐心资本”。
截至目前,柳州市产业集团基金板块投资范围包括汽车、机械制造、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化工等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正如著名投资人沃伦·巴菲特的名言:“有人今天坐在树荫下,因为他很久以前种了一棵树。”其实就是说,不仅要放眼长远谋未来,还要抓住机会敢行动。
创造未来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观点很鼓舞人: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创造未来。
当前,国家推出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加力稳经济,自治区也出台了34条政策措施推动工业经济稳增长。而设备以旧换新政策,让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乘势而上。
春山可望,春山可期。
乘天之时,因地之利,用人之力。柳州,正在新的赛道驶向未来。
发展不会是一马平川、一帆风顺的。但“不上高山,突兀巅连,怎见人间足壮观?”
经济学有个“阿什法则”,指承认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你愈是躲着问题,问题愈会揪住你不放。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机器人分会执行理事长宋晓刚指出,与发达城市相比,柳州在科技创新、人才培育、金融资源等方面均有不足。
从市政协委员撰写的多份调研报告看,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两业融合动力不足、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醒目。
技术瓶颈、人才短缺、市场竞争、平台不足,这些是柳州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绕不开的问题。
鲁迅先生说,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效以后。
换个角度看问题,“短板”也是“跳板”,因为它是新的潜力点、增长点。
迎难而上,快马加鞭。
柳州不间断推出《柳州市支持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九条措施(第一批)》等一系列政策,从机制、措施等方面,优化“解题思路”,推动工业向新发展。
举办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发展合作大会,集中签约多项科技、产业及金融合作项目,柳州智能产业又向前迈进一步。
纳贤聚才,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发展路径与目标更清晰。
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周济院士直指,柳州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打造集群式的发展,关键在于实现产品、生产和服务的深度融合。
均普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院长郭继舜建议,把握机器人产业发展关键期,柳州应发展适用于机器人的工业物联网系统。
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超60万名产业工人、17万多名高技能人才,是柳州工业再创辉煌的坚实依托。但柳州发展智能终端与机器人产业,人才方面优势在于有大量产业工人,劣势在于缺乏高层次人才。
柳州已将提升短板付诸行动。
成立柳州市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及后市场服务中心,高等院校加快产学研结合步伐。广西科技大学副校长邓朗妮介绍,组建柳州市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目的是提高本土企业的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水平、促进产学研合作、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助力柳州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
广西机电技师学院副院长、广西智能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唐杰也介绍,广西智能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正与一企业谋划成立智能制造学院,校企将在智能终端和机器人方面实现更紧密合作。
最慢的脚步,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
不忘来路,不负未来。
不以“今”境自足,惜“今”重“今”,以努力创造“将来”。在向新的赛道上,柳州正把先行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发展回应时代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