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关注 | “柳钢大脑”向智蝶变

来源: 柳州1号  |   发布日期: 2025-11-12 10:32   



11月10日,《广西日报》8版“柳州观察”栏目,刊发文章《“柳钢大脑”向智蝶变》,全文如下:


《广西日报》11月10日版面。


“柳钢大脑”向智蝶变

记者 黎静 通讯员 李慧玲 姚鼎锋 实习生 曾紫嫣


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国产化替代纵深发展的时代浪潮中,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钢铁企业,柳钢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行动,以算力升级为核心驱动力,大力推进“数智柳钢”建设。近日,柳钢全栈国产化算力平台正式进入环境部署阶段,标志着该集团在核心算力基础设施上实现全国产迈出了关键一步,为其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筑牢了安全可靠的“数字底座”,也为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可操作范本。


国产替代,助力数智化转型

11月4日下午3时许,记者在柳钢集团柳州本部的柳钢数据中心二楼机房内看到,这个号称“柳钢大脑”的地方,近200平方米室内有序摆放着4套标准服务器冷通道,冷通道中的硬件设备24小时运行,发出嗡嗡的风扇声。在看不见的地方,数据则无声流向柳钢冷轧厂、热轧厂等生产车间,推动“数智柳钢”前行。


柳钢全栈国产化算力平台正式进入环境部署阶段。姚鼎锋 摄


科幻场景照进现实,科技融入日常生产。柳钢数据化发展中心智能装备经理杨静介绍,2015年中心建立之时,国内大环境对数智化要求不高,整个中心只有两三个机柜,已能满足企业的算力需求。随着数智化转型发展,目前该中心冷通道增至4套,可根据集团下属企业需求,配置财务、销售、生产等算力服务器。

数智时代,技术更迭如汹涌浪潮。柳钢集团处于“从可用到好用”的数智化转型关键爬坡期,挑战与机遇并存。

“面对钢铁行业生产装备老化、自动化升级受阻、人才短缺等共性难题,柳钢数智化发展中心积极布局国产化替代工作。”杨静表示,过去柳钢生产流程的核心系统过于依赖国外工业软件,这些系统是工厂的神经中枢,一旦被“卡脖子”,便存在生产安全隐患。为此,2023年起该中心与华为合作,先后完成了安防视频平台、数据中心容灾系统及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在鲲鹏服务器上的多轮测试与验证,推进“柳钢大脑”国产化替代进程。

10月28日,柳钢全栈国产化算力平台正式进入环境部署阶段,由柳钢数智化发展中心牵头推进,广西柳钢东信科技有限公司统筹协调。此次部署采用以鲲鹏芯片为算力核心、以华为混合云平台为基础设施运管基座,构建了从芯片、整机、云平台、数据库等全栈国产化环境,从源头规避技术依赖风险,破解传统钢铁行业在自动化升级、数据安全等方面的发展瓶颈,保障生产核心数据自主可控。


华为公司工作人员在柳钢数智化发展中心调试软件系统。姚鼎锋 摄


广西柳钢东信科技有限公司系统集成事业部经理朱炬明称,鲲鹏ARM芯片等国产芯片在多核计算性能、能效比、内存与网络带宽吞吐量等测试数据方面,超越企业现用的传统架构服务器。在当前以大数据为核心决策支撑、以分布式微服务为主流系统架构的发展趋势下,“鲲鹏ARM芯片+混合云平台”组合契合柳钢数智化转型顶层设计,是全面国产化必然之选。


数智融合,释放全新活力

“柳钢大脑”采用了华为鲲鹏芯片服务器等国产算力底座,这不仅仅是国产替代换一个牌子,而是构建属于企业的系统云平台和数据库。

柳钢冷轧厂自主研发的AI数智钢卷平台程序,能精确计算每卷钢各工序成本,实现降本增效。该厂电气主任工程师朱旋说,若该厂自行采购管理算力服务器,使用率低且增加成本,而依托柳钢集团数据中心算力服务,借助“柳钢云”融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就能平稳推进平台建设。


柳钢集团冷轧厂C立方智慧管控中心。柳钢集团供图


AI数智钢卷平台生动地诠释了“国产替代”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场发生在工厂车间、炼钢炉旁的深刻变革。“柳钢大脑”将老师傅的工艺经验、生产线的历史数据与国产AI平台相结合,开发出针对炼铁、炼钢、轧钢等环节的专用AI模型。如今,柳钢通过AI优化高炉参数,实现降本增效;通过视觉AI检测钢板表面缺陷,准确率超过人眼。

AI实现无限可能,需要数智融合。柳钢在数智化转型过程中,面临IT资源需求大、建设周期与成本高、架构复杂等问题,业务变革需要建设一套更灵活、资源利用率更高、交付更快速,试错成本更低的云资源架构。

“按照‘统筹标准、技术同构’原则,我们全力构建集公有云、私有云、边缘云于一体的‘柳钢云’,为算力资源的高效调度与整合提供统一支撑。”朱炬明说。

目前,柳钢集团规划中或在建的信息化业务系统,均已完成与全栈式“柳钢云”平台的关键技术适配验证及落地路径。未来,预计2026年建成基于视觉与预测的大模型平台,2027年实现场景化方案常态化运行。


各生产环节的“智能助手”。柳钢集团供图


基于国产化替代的契机,逐步打造中的“柳钢云”对推动柳钢集团数智化转型有极大助力。朱炬明表示,在经济效益上,可降低硬件采购量、固定资产投入及信息安全、运维成本,缩短资源采购与实施时间。以往需要1—3个月的时间进行资源采购与实施,未来,1—2天业主单位即可获得所需资源,减少大量的采购、招标、实施及运维工作量。


算力升级,推进“数智柳钢”建设

柳钢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行动,以算力升级为核心驱动力,大力推进“数智柳钢”建设。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要素,强大的国产算力能以低成本、可控的方式赋能各行业。柳钢通过联合华为等行业龙头,构建全栈式国产算力环境,落地5G无人天车、AI表检等创新项目,加速自动化升级。同时打造“万名AI员工”智能体,推动数字技术在全员工作中的深度应用。


柳钢集团“数智化”生产车间。柳钢集团供图


随着数智化发展速度加快,柳钢算力将不断升级。杨静表示,柳钢全栈国产化算力平台正式进入环境部署会不断扩展,新增业务系统都要放在国产化替代基座上运行;今年以前在传统架构系统的业务,则逐步迁移到国产化替代基座,或等其生命周期结束后经评估再迁移到新基座运行。

在算力国产化过程中,柳钢的技术团队深入参与平台的建设、模型的开发和系统的运维。杨静认为,这迫使企业培养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团队。从过去国外技术的被动使用者,转变为自主系统的主动主导者和优化者,真正掌握了数智化转型的主动权。

未来已来,“数智柳钢”已做好规划。柳钢数智化发展中心总经理陆兆刚表示,未来,柳钢数智化转型将从顶层设计与具体落地双向推进。

柳钢将持续强化顶层统筹,以“数智柳钢”为核心战略,由数智化发展中心牵头落实转型蓝图,重点推进“AI+制造”优化生产全流程、“AI+数据”打通信息孤岛、“AI+人”培育“AI新工匠”等“AI+”三大融合。

具体来说,未来柳钢将落地建成可弹性扩容的钢铁大模型平台、搭建AI开发平台、完善AI训练中心运维体系、培养全链条技术团队、提升模型交付效率五大关键工作。


柳钢集团5G无人驾驶移动云舱。柳钢集团供图


目前,柳钢深入贯彻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战略,“数智柳钢”建设成果显著。截至目前,柳钢专属智能体全面接入DeepSeek平台,13类大模型成功对接。未来,柳钢计划打造“20+N”大模型场景实践体系,让国产化算力赋能炼铁、炼钢、轧钢全流程,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柳钢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