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新赛道 迈向新质态 ——我市“强工业、兴产业、促发展”系列报道之聚焦产业·新材料产业
普通玻璃被氧化铟锡(ITO)靶材镀上一层透明导电的薄膜,可幻化出丰富多彩的画面;锂电池电解液助力新能源汽车跑得更远……点滴变化的成果背后,离不开新材料的重要支撑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长135.1%。2025年将大力推进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支持晶联光电年产500吨ITO靶材项目扩大产能,推动桂柳新材料、七色珠光等头部企业扩链建圈、产能爬坡。
蓝图已绘,未来可期。
补短板 提升产业比重率
在鱼峰区的铟锡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副主任胡明振等为代表的技术团队,不断提升铟锡资源在军工、民用甚至高新科技材料领域应用的国产化率,让新材料成为我市补短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法宝”。
胡明振谈道,2024年,实验室通过成果转化和新材料产品销售实现收入1.4亿元,其中新材料收入1.2亿元。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原材料工业科科长陈蓉蓉介绍,柳州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原材料产业门类齐全。“十四五”期间,依托钢铁、有色金属、汽车、化工等基础产业,柳州积极探索新旧动能转换,引进龙头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快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目前全市新材料主要产品有工业高纯气体、云母珠光材料、氧化铟锡(ITO)靶材、新能源电池电解液等。2024年1月至11月完成工业总产值24.8亿元,同比增长148%。
拉长板 形成经济增长点
在广西晶联光电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00吨ITO靶材一期项目生产车间,一块块普通的靶材素胚,经过高温烧结成电子显示器制造的重要原材料——ITO靶材。
该企业综合部部长张磊告诉记者,传统的ITO平面靶材,材料利用率仅为35%左右。为提高使用率,助力下游企业降低成本,企业通过技术升级获得大尺寸的圆筒形管靶,材料利用率大幅提升至80%。目前企业生产订单已排至年底。
去年8月,柳南区政府与广西科学院、市五寨山建材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启动广西(柳州)镁基、钙基新材料产业园战略合作项目,以促进城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市五寨山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何焕菊说,广西(柳州)镁基、钙基新材料产业园主要用于建设医用高纯镁产线和高纯镁及镁合金深加工产线。产业园建成后可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入驻柳州,形成镁产业完整产业链条。
市科技局重大任务与产业科技科科长曾智勇介绍,为助力我市新材料高效利用,去年底我市新印发的《“十四五”柳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第五版)设立了“高端金属新材料及新型功能材料专项”“新材料专项”,以项目驱动创新,推动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
铸新板 提升产业竞争力
在研发车间,由广西科技大学建设的市先进竹木工程材料低碳智能建造重点实验室,通过开展高端竹木材料衍生的各类先进工程材料深度研究,力求填补广西在竹木先进复合工程材料研究领域的空白,提升广西竹木产业深加工的科技含量。
在柳州国轩电池有限公司生产一线,借助有色金属释放的新“魔法”,磷酸锰铁锂电池实现了“充电18分钟,续航1000公里”……一股股“新”的力量喷薄而出,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蓄势而发,展示出新材料产业助推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
两会现场,不少代表委员建议,柳州要想快速行动抢占新材料产业新赛道,让更多的新兴产业落户柳州,还需增强上下游协同和生产应用示范,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前瞻布局引领产业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