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迈进—— 柳州工业竞逐新赛道
编者按
12月12日,《广西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向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迈进——柳州工业竞逐新赛道》。报道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培育,已成为柳州当下工业发力的方向。新赛道上,智能终端及机器人或将成为新的“千里马”。柳州正以发展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为突破口,带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努力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不久前,柳州市柳东新区,赛克瑞浦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车间,一条全新的生产线安装调试完成,正式投入生产。
“根据最初的设计测算,这条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将达到86%。”12月11日,赛克瑞浦公司制造总监林建辉介绍。
赛克瑞浦的生产场景,是柳州向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迈进的生动写照。
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柳州市委、市政府锚定了工业经济前行的坐标和目标。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培育,已成为柳州当下工业发力的方向。
新赛道上,智能终端及机器人或将成为新的“千里马”。
根系发达,才会枝繁叶茂
工业的根系,决定产业是否枝繁叶茂。
汽车、钢铁、机械三大支柱产业,是柳州市工业的三棵“参天大树”。众多服务于三大支柱产业的配套企业,是这三棵“参天大树”发达的根系,也是柳州发展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的主力军。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钟志华院士,曾多次带领团队到柳州考察,得出的结论是:柳州拥有深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积累,尤其在金属加工、电子制造等领域,为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协同效应;柳州800多家国家高新企业、1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发展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的坚实基础。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当前,柳州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坚定不移抓工业、抓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重振柳州工业雄风。”自治区副主席,柳州市委书记谭丕创表示。
一个个正在茁壮成长的高科技公司,正给柳州工业、柳州制造业注入新的力量。
走进赛克瑞浦公司的生产车间,在电芯集成岛,一排排机器人昼夜不息地挥动手臂工作着。
“我们的工业机器人,一直在更新迭代。”林建辉介绍,这些搬运机器人带有视觉功能,工作更智能,抓取更精确。当工人把电芯来料托盘放到工位上,机器人就对来料拍照,然后自动调整姿态抓取。
这家生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公司,年初只有两条生产线,至今已增加到8条,产值也从去年的20亿元,跃升至今年前10个月的60亿元。
“产值的大幅度攀升,除了产线的增加,产线智能化更为关键。”林建辉说。
给赛克瑞浦公司做产线设计、集成的,是柳州乾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只有100人左右的高科技企业。
“2019年,我们曾给湖南一家大型工程机械企业的第一个‘灯塔工厂’设计安装了该车间最大的一条焊接自动化生产线。仅那条产线,企业就投入大约2000万元。”乾锦智能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有秀表示,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公司80%的员工是技术人员。
乾锦智能公司的核心团队成员,最初和来自上海的团队合作。2016年他们落户柳州,最终实现本土化发展,成为一家服务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系统集成商。
集成生产线的发展方向,就是要更高效率、更加精准、更为智能。
“生产线都是非标定制,要根据企业需求,分析其工艺流程,进行规划、设计、安装、调试,要在企业有限场地里虚拟仿真企业需要多少台机器人、多少个工位,生产节拍是多少等等。”刘有秀介绍,更为重要的是要考虑产线的柔性兼容,使产线能随着企业产品生产的调整随时调整。
产业集聚,厚积薄发。
1958年从上海搬迁至柳州的众多企业,最终发展壮大成为汽车、钢铁、机械三大支柱产业。伴随三大支柱产业成长的配套企业,也顺应新型工业化的时代潮流走向智能化。
目前,柳州拥有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企业近50家,今年前10月完成规模以上产值超60亿元,同比增长超50%。
有了方向,就要全力以赴
发展路上无坦途。有了方向,就必须全力以赴。
10月27日至28日,柳州市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发展合作大会召开。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作出批示,勉励柳州主动适应和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极布局新领域新赛道,推动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推动科教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柳州市市长张壮表示,柳州当前正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三年行动,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机器代替人工,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潮流。”广西智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江崟说,工业生产正在从“人工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广西智拓是柳工集团旗下科技公司,主营业务是工程机械行业机器人及生产线集成。
该公司的销售收入,每年都在增长:2022年1亿元,2023年1.2亿元,2024年预计1.3亿元。“我们有足够的技术和产能,可以扩大产量。目前,市场的需求还没有被完全释放出来,我们的产量为此受限。”李江崟的担心,也是大多数智能产线企业所担心的。
李江崟的判断是,广西智能生产线虽有庞大的市场,但处于“少、小、散”状态。“少”是用得起的企业少,“小”是目前市场所需的大多数是智能化程度不高的小型产线,“散”是同类中小企业无法整合成大企业而提高智能化水平。
面对困境,柳州以硬招实招促产业发展。
“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已成为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是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李庆林坦言。
为了抢占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新赛道,柳州谋划设立总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群,支持创新团队孵化、技术成果转化、企业并购重组和发展壮大,推动吸引一批优质企业、优质项目落地。
查看《柳州市促进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可以看到,该市已进一步明确了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发展方向、路径和举措:
——智能终端,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网联设备、智能电气设备、无人机和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智能家居、智能医疗设备、智能教学设备等;
——机器人产业,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物流机器人、检查维护机器人、机器人集成应用等。今年10月出台的《柳州市支持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九条措施(第一批)》也明确对产业发展给予大力度支持;
——针对制约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企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基础性、关键性技术问题开展攻关,对立项项目可按照不超过项目总投入的20%分阶段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
——支持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对符合相关条件,按照建设费用的一定比例予以最高1000万元支持,投入使用后连续5年按照公共服务平台对外服务营业收入的50%给予补助,每年最高可补助300万元。
政策有温度,企业有信心。
眼下,在柳州市北部生态新区,优必选机器人超级智慧工厂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未来将建成应用于智慧大健康机器人、智慧物流等行业服务机器人场景、C端消费级机器人产品的机器人生产制造基地,实现“机器人造机器人”。
“目前新区拥有优必选机器人、广西智拓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企业,下一步还将继续破局突围,加快形成多家龙头骨干企业引领的产业发展格局。”柳州市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德霞说道。
创新,实现更多可能
政策的鼓励引导,企业的内生自强,汇聚成一股股蓬勃力量,创造着一个个生动场景。
在柳州市卓德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一台生产线上的设备,在国内为首创,在全球排前三。
卓德公司一直致力于生活用纸集成生产线的研发。在国内,生产企业都是使用塑料薄膜包装生活用纸。而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则使用牛皮纸包装生活用纸。
“用牛皮纸包装,对设备要求更高。比如如何折叠,胶水粘在哪个点等等,一般的设备做不来。对标国际领先的同行,我们现在有底气说,我们的产品可以和他们同台竞争了。”该公司运营总监曾东平自豪地说。
创新者赢市场。
这台全球前三的设备,该公司从2018年开始研发,去年投入使用。搭载这台设备的生活用纸集成生产线,已出口国外8台,还有5台正在排产中。
因为有了这台设备,该公司产线出口率提升到了60%。
与卓德公司相似,柳州三松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的一项创新,让生产线更加智能、市场前景更加广阔。
“从目前情况看,智能产品的技术相对成熟,就看企业如何转换思路,做得更专业了。”三松公司董事长劳淞介绍,他们集成的中空成型生产线,因为加入自主研发的搬运机器人,使得生产效率更高。
中空成型生产线用于生产各类塑料瓶子,如饮水瓶、药瓶等。目前国内的生产线,从生产线上取下成品瓶的都是人工操作,而三松公司则使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取成品瓶,属于国内首创。
在今年10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第21届浙江(台州)塑料交易会上,三松公司带去的两台生产线,被客商直接下单。“连我们参展的样机也一起买走了。”劳淞说。
创新离不开大胆的设想。充分利用现有先进技术,也可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产业。
“在柳州至南宁第二条高速公路区间,建设三至四个算力基站,保证汽车相关设备有足够的算力。汽车通过收费站可以切换至自动驾驶模式,出高速公路收费站后再切换至人工驾驶模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部总经理范文健设想,实现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将产生一个庞大的高智能产业。
未来已来。11月12日,柳州市召开工业发展大会,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号召全市上下坚守工业本色、挺起工业脊梁、重振工业雄风、再创工业辉煌。
柳州正以发展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为突破口,带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努力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