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聚力研发“聪明的车”,加速人工智能技术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
作为全国七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之一,我市充分发挥“先行”优势,构建起覆盖城市道路、高速路网、特殊场景的多层次测试示范网络,从研发设计到测试验证再到示范应用,形成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链的闭环,在基础设施建设、场景运用和产业融合的探索上,已早早迈出坚实的步伐。当前,我市正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加快构建“聪明的车”+“智慧的路”+“融合的云”创新生态。柳州车企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关键技术持续发力,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落地,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目前,广西汽车集团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汽车产业链的协同提升,在无人驾驶技术方面持续攻关,从工厂内的无人物流车,到景区里的无人驾驶观光车,逐步实现技术迭代,目前已自主研发出无人物流车、智能驾驶接驳车、移动充电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产品,可适用于物流园区、景区接驳、高校通勤、智能充电等多个应用场景。其中,移动充电机器人,在景区、老旧小区、高速服务区等投用近千台,有效破解新能源汽车“找桩难、充电难”问题。同时,企业还在无人驾驶技术研发方面不断拓展场景,智能跟随高尔夫球车等新产品也即将推向市场。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无人驾驶业务负责人李龙杰说,智能跟随高尔夫球车可以实现车跟人走,人到哪车到哪,人停车就停,人走车就走。这意味着打高尔夫球的时候,不需要再回头去开车,也不需要走很远去要回这辆车,可以增加游玩的乐趣与科技感,实现车与人的无缝连接的互动。
李龙杰介绍,广西汽车集团根据“菱势工程”规划、紧跟广西“人工智能+”行动部署,将发挥新能源汽车整车优势,扎实开展线控核心零部件自研开发、打造高可靠性线控底盘、积极探索市场需求,开发适用于更多场景的无人驾驶产品。同时,关注国家及地方政策法规发展,联动产业上下游,逐步完成低、中、高速度的无人驾驶车辆的研发及市场投放,成为公司的新增长曲线。
李龙杰说,企业将会持续地在无人驾驶这个产品上面投入研发,以及对市场的推广,希望在未来能够结合上下游产业链,通过整个产业的带动,实现“人工智能+”真正在传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上迭代升级与更高发展。

经过十五年的深耕,上汽通用五菱也在智能驾驶领域实现多项突破。在智能驾驶方面,针对环境感知的不确定性、路径规划的随机性、驾驶控制的非连续性以及行驶安全等行业共性难题,企业开发了面向用户场景的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实现了适应复杂场景的高精度、高可靠、高智价比的强视觉高阶无图智驾方案,并实现行业首发量产落地。

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控制与软件总监魏敏说,企业将持续深化基础研究与产业融合,加速人工智能技术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为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汽车人的智慧与力量。

当前,柳州多家车企已经在智能化技术领域积累深厚实力。今年7月,广西首批功能型低速无人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牌照在柳发放,标志着广西无人驾驶汽车正式从封闭场地测试阶段转入开放道路测试阶段,也意味着柳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又向前跨越一大步。下一步,我市还将进一步拓宽数据共享开放广度与深度,涵盖更多如智能交通实时路况、停车场使用情况等与无人驾驶紧密相关的数据类别;积极探索建设一批高质量数据集和可信数据空间,夯实丰富数据支撑载体;通过数据分析优化低速无人驾驶行为,减少车企在硬件上的投入,为“聪明的车”提供更好用、更安全的数据“动能”。

市大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玉辉说,在促进物流企业与汽车制造企业发展等方面,市大数据局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修订出台《柳州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与示范运营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文件,从政策保障上全力支持无人驾驶车辆在柳的研发、测试和应用推广。二是联合有关部门深度挖掘行业发展需求,积极打造人工智能赋能无人驾驶应用场景。三是抓好招商引资,支持无人驾驶领域头部企业来柳合作,为无人驾驶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