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杉木“长”出百亿元产业链
8月盛夏,广西延兴木业有限公司厂房里热火朝天,自动化生产线从木材切割、板材压制到成品包装,各环节紧密衔接,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在各自岗位上。
“我们主要专注于高端环保板材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年产值在3.5亿元左右。在今年6月的融安县首届香杉板材订货会上,我们签下了1.5亿元的订单。”公司总经理冯爱臣说。
融安县被誉为“中国香杉木生态板之都”。香杉板材产业,是该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县有木材加工企业23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8家,年产香杉实木生态板220万立方米,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50亿元。
从“一棵”香杉树到一条百亿元产业链,融安是如何做到的?
01
科技引领 缩时又提产
南方有木,其名为杉。
融安县地处广西北部,气候温润,山地广布,其独特的地理气候为香杉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穿行在融安县的低山丘陵间,满目苍翠的香杉林海随风起伏,林涛阵阵。
时值造林抚育关键期,在板榄镇木吉村香杉种植基地,农技专家正指导林农护苗。“我家种有80亩杉树林,现在通过科技培育,香杉成材时间从20年缩短到12年。”林农肖华介绍。
香杉树成材时间缩短,每年可用的林木资源就更丰富了。
据介绍,目前该县香杉种植总面积139万亩,蓄积量约1000万立方米,年可采伐香杉60万立方米以上。
近年来,融安将香杉种植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坚持生态优先、科技引领,该县西山林场香杉良种基地通过科学选种、良种杉苗繁育以及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采伐后每亩可生产木材由原来的7立方米提升至现在的12立方米以上,实现香杉成材时间的显著缩短和单产的大幅提升,净增益约40%。
02
以板带链,衍生双效益
有了丰富的林木资源,如何把资源变成产业?
走进融安·广西香杉生态工业产业园,空气中弥漫着独特的木质清香。
在广西延兴木业有限公司,厂房内机器轰隆,压制车间内,工人们熟练地将单板整齐码放,再由机械臂送入热压机;质检区内,质检人员则对成品进行严格测量,对着灯光检查板材平整度,确保每一块出厂的产品都符合标准。
该产业园的融安县大森林木业有限公司,则锚定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持续深耕技术革新与质量管理。2024年,该公司引入5G智能生产线,通过技术赋能实现生产模式升级——单人值守即可精准掌控生产。新的生产线缩减了人工,提升了产量,且产品合格率高达98%。依托5G技术支撑,公司构建起“按单生产、精准发货、最小库存”的高效运营体系,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与周转效率。
一家家香杉板材加工企业的成长和崛起,促成了融安独具特色的产业。该县因地制宜立足资源禀赋,利用现有香杉资源,大力实施“农转工”战略,打造广西最大的香杉实木生态板生产基地,推动香杉产业从传统的农业种植向工业化、智能化生产转变,以全产业链思维推动香杉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让“一块板”衍生出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03
高效服务,行长远之策
融安香杉产业这根“金扁担”,一头挑着县域经济的发展,一头挑着千家万户的增收致富。
为使融安香杉板材产业蓬勃发展,融安县党委政府不断提升高效精准服务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香杉板材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我们的生产线每年产出180万张生态板,将融安香杉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全球竞争力。”在广西壮象木业有限公司,企业副总经理荣波一边巡视生产线,一边向记者介绍。
该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及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企业,也是广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产品出口法国、荷兰、埃及等国家。目前,每日生产1500—2000张木板,创造近百万元的产值。
企业在产能大幅提升的同时,也会遇到流动资金不足的困难。融安县科技工贸与信息化局得知情况后,立即派出工作专班,协助该公司制定金融贷款方案,仅用一周时间,壮象木业就获得银行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我们积极对接金融机构,想方设法为企业解决困难,截至今年5月,壮象木业已获得金融贷款5000多万元。”融安县科技工贸与信息化局局长黄涌说。
近年来,融安县推行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按照1个重大项目配备1名县级领导的模式,由“首席服务官”深入一线调研指导、解决难题、推动工作,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从发改、科工贸、农业农村、行政审批、投促中心、园区服务中心等部门择优选派100多名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过硬的科级干部和业务骨干担任服务专班小组人员,提供全程跟踪服务。针对服务专班小组协调解决不了的问题,由“首席服务官”跟踪对接,秉持“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的服务准则,及时响应企业需求。
“大抓工业、大兴制造业,是融安的战略选择和长远之策。我们要为企业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建立健全问题反馈机制,及时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融安县委书记于福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