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企”助“起” 坦途开启——“我们柳州这十年”系列报道·民营企业茁壮成长
发展特色产业是地方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一大实招,要结合自身条件和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把住质量安全关,推进标准化、品牌化。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习近平
源创电喷汽车零部件生产线 全媒体记者 黄蕊 摄
截至2021年底,全市民营企业8.4万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3008家,占全市87.6%;11家民营企业上榜广西100强榜单。
截至2021年底,全市高新科技民营企业635家,同比增长58%,占全市92%;“瞪羚”民营企业25家;国家级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7家。
今年上半年,为企业减税降费共计31.7亿元;累计向民营企业投放“桂惠贷”175.49亿元,支持民营企业7623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多次走访民营企业,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信心和动力。在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总书记鼓励民营企业放心大胆发展,这成为我市广大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精神指引和动力之源。近年来,我市政企携手并进、同舟共济,以实干践行重托。
“成长林”枝繁叶茂
截至2021年底,全市民营企业8.4万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3008家,占全市87.6%;11家民营企业上榜广西100强榜单。
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产品创新、智慧化生产、卖到全球……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柳州螺蛳粉产业,聚集着众多民营企业,如今,他们正在沿着规划的路线成长,将一个个目标变成现实。
“您好!您查询的产品已获得‘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授权和保护……”扫一扫袋装柳州螺蛳粉的二维码,就能知道它的“前世今生”。“通过实施数字化转型,产品抽样合格率达98%,综合能耗降低20%,人力成本降低45%……”走进位于柳州螺蛳粉产业园的一家企业生产车间,企业负责人向记者滔滔不绝介绍起一个个忙碌在生产一线的“大块头”设备。当下,柳州螺蛳粉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与数字化转型,正成为风尚。
牢记嘱托,我市广大民营企业依靠自主创新,不断推进品牌化、标准化,为企业发展开拓坦途,路子也越走越宽广。
位于柳东新区的耐世特汽车系统(柳州)有限公司,早在2018年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无人驾驶、智慧驾驶等领域。今年,企业应用于新能源电动车的无刷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项目成功落地,市场迅速打开。企业总经理孙亚波表示,这不仅是企业的关键一步,也是柳州市重点引进、面向新能源的一步。
不断跃升的创新因子,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满满活力。截至2021年底,全市高新科技民营企业635家,同比增长58%,占全市92%,涵盖了汽车、机械、食品、新材料、电子信息等行业;拥有瞪羚民营企业25家,国家级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7家;拥有自治区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4家,其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他们长期在关键领域“补短板”“填空白”,解决“卡脖子”问题,在行业内起到标杆引领作用。
“新方阵”崭露头角
民营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不仅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新方阵”也崭露头角,他们挺起柳州高质量发展的脊梁,在汽车、机械等产业链上担当重任。
国轩入驻柳州后,发展远远超出预期,如今二期20GWh项目也开工了,还将建设柳州国轩研究院,搭建核心研发团队。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缜说,得益于自治区和柳州市的关心支持,柳州国轩才能落地生根,跑出“加速度”,登上新台阶。
市工信局汽车科科长梁焕强表示,近年来,新能源电池、动力转向系统等一批核心零部件项目相继签约、落地、投产,华霆动力、科易动力、鹏辉电池、方盛新能源等项目均来自民营企业,他们为产业转型升级蓄积力量,有力推动产业强链补链。
此外,在智能家电领域,柳江区2019年以来引进智能家电企业23家,累计完成产值超过100亿元,柳州津晶等龙头企业发挥了带动作用。
在新材料领域,环球新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七色珠光)去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敲开了在资本蓝海逐浪前行的大门,成为中国首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珠光材料企业。如今企业与浙江大学联合建设的研发中心在我市落地,引领带动新材料产业发展。
机器人、工业设计等产业快速成长壮大,林木家居、服装纺织等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民营企业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政企通”直抵未来
会场变“考场”、部门当“考生”、企业做“考官”。今年3月,市委统战部创新开展“开门述职”,组织50家民营企业对23个职能部门服务绩效进行评价,推动有关部门和单位更新观念、转变思路,创新方式、强化服务,获得广大民营企业的点赞。
近年来,我市全面启动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三年攻坚行动,广泛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等,服务企业、服务民营企业成为一股热潮。今年上半年,为企业减税降费共计31.7亿元;累计向民营企业投放“桂惠贷”175.49亿元,支持民营企业7623户。
“这意味着我们打破国外长期垄断,解决‘卡脖子’难题,相关技术追上国际先进水平。”柳州源创电喷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源创电喷)董事长唐凤君介绍,去年,我市推出科技项目挂榜制后,市科技局广泛发布“英雄帖”为源创电喷攻关难题,如今飞秒激光技术已应用到企业的汽车喷油器上,帮助企业打开市场为整车企业供货。
“汽车可直接开到每一层车间,屋顶可充电……项目注入了很多创新元素。”在柳南区磨太路旁的珑龄汽车电子产业园里,项目负责人吴佐生指着一栋栋拔节生长的标准化厂房说。与此同时,在500公里外,全市招商投促、工信等部门和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通过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等方式,广泛招纳汽车电子企业入驻该产业园。
政企携手的佳话不断涌现、传唱,柳州良好的营商环境和肥沃的工业土壤,正成为吸引民营企业来柳发展的招商“金招牌”。
记者手记:
在我市,不管是汽车、机械等传统产业,还是柳州螺蛳粉、油茶、茶叶等特色产业,或是新材料、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拔尖冒头,在产业发展中担当重任、挺起脊梁。民营企业自立自强,市委、市政府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呵护,“草根经济”一样能成“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