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改革攻坚“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来源: 柳州日报  |   发布日期: 2016-01-20 00:00   


今年柳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财政收入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以内。


对于以上预期目标,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因素考虑:一是充分考虑到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压力。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截止去年12月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已经连续46个月下降;到去年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连续5个月低于50%,说明制造业处于收缩空间,更深层次地反映出传统行业、高耗能行业仍在深度调整之中。去年柳州钢铁、机械、化工三大行业产值比上年减少235亿元,拉低全市工业产值增速5.5个百分点。今年这些行业下行趋势仍比较明显,所以我们面临的挑战将更为严峻,稳增长任务艰巨而繁重。二是充分考虑了市委“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经济增速高于全国 、全区水平的要求,考虑了柳州要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要求。三是充分结合柳州自身实际。制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6%以上”目标,主要是与自治区增长7.5%~8%的预期目标保持一致,体现柳州必须为广西经济发展多作贡献;制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的目标,主要是考虑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增多,我们要支持企业提高生产经营的质量和效益,给企业转型发展留足空间;制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的目标,就是要坚持把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最关键的手段,抓住自治区赋予柳州实施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先行先试的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开发,加快城市化进程,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制定“财政收入增长7%”的目标,主要是考虑进一步提高财政的质量,同时保证全市的民生保障支出与其他刚性支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真抓实干,力争实现更好的结果,努力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大力开展实体经济发展年活动,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启动新一轮技术改造,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0%以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编制《柳州智能制造2025》发展规划。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产业布局,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抓好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园区。


(二)大力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扩大投资增强发展后劲。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市级层面重大项目458项,年度计划投资666亿元。做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柳,补强原有产业,培育发展新产业。


(三)大力开展精准脱贫推进年活动,保质保量完成全年脱贫任务。


全面完成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开展精准脱贫攻坚。提高社会扶贫实效。


(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创建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力争新增3个以上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通过自治区级验收。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结合各县优势及特点,实行错位发展。


(五)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第三产业提速升级。


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启动实施服务业发展十大工程,着力打造现代物流、汽车服务、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四大千亿产业集群。


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工业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家政服务、社会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


积极发展现代金融业。坚持“引金入柳”,努力打造区域性现代金融中心。


加快旅游名城建设。做好境内外重点客源市场营销,全年旅游收入增长20%以上。


(六)培育发展柳州都市圈,建设生态宜居现代城市。


促进柳东新区优化发展。完善柳东新区规划体系,优化新区资源配置,强化产业驱动、创新驱动、环境驱动和教育驱动,着力打造成为产城融合的新样板。


拓展对外交通网络。加快焦柳铁路怀化至柳州段电气化改造,推进柳州至广州铁路(柳州段)、柳州至韶关铁路等项目规划落地建设。加快柳州至梧州高速公路、柳州至南宁高速公路改扩建等项目建设。


增强城市运行保障能力。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继续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推进轨道交通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洪排涝体系,力争成为国家“海绵城市”创建试点市。


打造绿色生态优美环境。实施“花园城市”2.0版建设,启动规划建绿、管理强绿、文化彰绿、科技兴绿、依法治绿、品牌升绿“六大绿色工程”,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构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行使相对集中执法,加强数字城管建设,构建“大城管”新格局。


(七)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合作,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


深化各项领域改革。加强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促进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对接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探索建立沿线城市联盟。


(八)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


(九)繁荣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共享均等化公共服务。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医疗卫生、人口等事业发展。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十)进一步改进作风,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积极开展地方立法工作,建立完善政府立法工作机制,提高立法工作质量和效率。


建设清正廉洁政府。深入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肃查处“四风”和腐败问题。


坚持勤政务实为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市委改进作风规定,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强化重要决策部署和重大事项推进的督查落实,严格行政问责,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