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文化不能“有市无价”
柳州是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内容丰富。如何将柳州丰富的文化转化成产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有代表、委员提出柳州文化不能“有市无价”,建议引进文化品牌培育本土文化品牌,创新举措做大文化产业。
文化市场有待开发
去年年底,著名演员陈佩斯多次到柳州对星光大道剧院项目进行考察,在接受晚报记者采访时,他直言,“柳州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市场。”早前他曾来柳州演出过话剧《托儿》《阳台》,但每次都是半市场运作,通常是有政府或企业资助。经济有“保底”,才会邀请剧团进行演出,这其实是“不正常”的。过去都是接连几场演出,演出完就走,就像“游击队”一样,无法形成很好的市场氛围。
人大代表黄云波说,文化是一种 产品,既然是产品就应该有市场 、有经济 、有载体。柳州文化内容丰富,应该说文化产品根基很好,但产品意识很薄弱,文化市场氛围不够,文化市场有待开发,对柳州而言也是很好的资源和机会。
借助文化品牌效应
去年下半年,我市文化市场喜事连连。我市与北京文化公司签署相关协议,在我市建立一座专业话剧剧院——柳州星光大道剧院。该剧院与北京喜剧院联动,全年不少于100场的演出,演出内容包含陈佩斯编 、导 、演的喜剧,以及国内外优秀剧目和柳州本土剧目等不同风格形式的话剧。
星光大道剧院将通过“陈佩斯团队”多年来的经验和资源,推动柳州戏剧市场的发展。陈佩斯对这次合作充满期待和信心,他说,柳州不仅有文化公司牵头,还建立了“星光大道”剧院,通过市场运营,再到柳州“本土化”来演出话剧,相信喜剧能在柳州“落地生根”。
去年12月28日,柳州东盟国际龙城府文化休旅世界项目落户我市,将打造“柳版横店”,力争成为柳州文化产业的龙头品牌。政协委员李菲在去年两会上就做了关于龙城府文化项目的提案,并参与了这个项目。“目前是文化产业大繁荣时期,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作为影视从业者,特别关注家乡的文化产业发 展。”她说,柳州在文化 、旅游方面的氛围是比较热烈的,而且文化产业已经在柳州萌芽,形成第三产业的发展点。柳州可以抓住时机,从外地引进有实力的文化品牌,借助品牌影响力,推动本土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传播。还可以借此机会孵化一些本土文化产业项目,慢慢形成本土文化品牌。“希望今后大家在提到柳州时,不仅仅是工业柳州,而是时尚柳州 、文化柳州等更多新的城市形象定位。”
将互联网技术融入文化产业
作为文化从业者,政协委员刘康很看好柳州文化产业发展。他说,柳州打造的精品剧目在全区走在前列,代 表柳州文化艺术的领先水平和地位。
怎么把这些精品文化剧目变成商品和文化产业项目,他提出了“三个有”:有平台 、有项目 、有机制。首先加强平台建设,比如我市目前搭建的东门戏院 、山水大舞台 、龙潭剧院等。然后在平台上搭建项目,比如结合少数民族文化在柳江落地实景项目,把文化产品做成旅游品牌,留住来柳游客。
人大代表黄云波提出的文化产业链的建议,不仅包含文化内容,他认为还可以将农业 、旅游 、餐饮等领域纳入文化产业发展链条。创新发展手段,除了传统的树立品牌 、招商引资等举措外,还应与互联网技术结合,打造新型的互联网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