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机器人生产制造产业园项目
一、项目名称:服务型机器人生产制造产业园项目
二、项目属地:广西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
三、项目建设地点:北部生态新区
四、项目类别、所属产业链:制造业;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
五、项目概述:本项目计划用地约200亩,划分为三个功能区:整机生产组装区、零部件生产区和展示测试区。其中,整机生产组装区主要引进家庭服务和康养等服务机器人制造企业;零部件生产区重点引进传感设备、伺服电机、控制器和人工智能处理器等零部件制造项目;展示测试区将用于产品展示和性能测试。
六、项目总投资、拟引进资金额:30亿元
七、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本项目市场前景广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预期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八、项目已具备条件及进展情况:北部生态新区正在积极推进机器人产业园建设,目前已成功引进包括"独角兽企业"优必选在内的多家知名机器人企业,如柳工智拓、三松机器人、瑞克机器人和中科机器人等。同时,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也已入驻园区。
九、产业背景及优势:近年来,服务机器人产业受到我国政策重点支持,国家先后出台《"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重点推进机器人在家庭服务等领域的研发与应用。相关政策的实施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有力推动了服务机器人商业化进程。
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516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87%;2024年市场规模已突破800亿元。同时,服务机器人产量稳步提升,2023年达783.33万套,同比增长21.30%;2024年累计产量超过974万套。
主要优势:
①制造业基础扎实:柳州在金属加工、电子制造等领域的技术积累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协同效应。金属加工技术的成熟保障了外壳、结构件等部件的精密高效生产,电子制造优势则为电路板设计、组装、测试等环节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②高素质技术人才资源丰富:柳州纵深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职业院校自治区“双高”“双优”建设成效显著。推进广西汽车产业职教集团等15个特色集团及智能网联汽车等11个现代产业学院发展。成功获批建设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交通工程机械等10个自治区级现场工程师学院(占全区30个的33%),其中8个获推国家级项目(占全区20个的40%)。
③政策支持力度大:除出台《柳州市支持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九条措施(第一批)》外,柳州政府还依托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柳工“三全”规划、东风柳“龙行工程”、柳钢集团“四个百万吨”产品升级工程等重大产业标志性工程,整合资源、人才优势布局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结合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驾驶工程机械技术,推动工业智能网联设备、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产业发展。
④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柳州在机器人领域已实现自主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及工业4.0整体解决方案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掌握六大系列50多种规格机器人整机产品,尤其在汽车和机械领域生产线研发集成方面优势突出。目前工业机器人存量近8000台,增量及保有量均居全区第一。全市现有机器人企业15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拥有自治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个、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工业设计中心2个、智能工厂1个、制造业单项冠军2个、专精特新企业8家。
十、产业概况:2022年7月,柳州市引进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在柳州北部生态新区先后落地柳州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项目和优必选机器人超级智慧工厂等多个全球总部项目,涵盖家庭服务机器人、康养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和递送机器人等重要板块的研发、制造及示范场景开发,为柳州发展家庭服务机器人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企业在柳州主要生产B端导览机器人、康养类机器人以及C端扫地机器人、泳池清理机器人等产品,2023年产值达2.5亿元。北部生态新区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及智慧工厂项目计划建设10条自动化钻攻生产线,建成后将具备年产10000台工业机器人的生产能力。
十一、投资要素:北部生态新区正在建设机器人产业园,其中一期工程总规划面积180亩,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科研办公楼、商务酒店、人才公寓、商业楼和住宅区,目前已全部交付使用;二期工程在建面积302.66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产业园已引进“独角兽企业”优必选,以及柳工智拓、三松机器人、瑞克机器人和中科机器人等机器人企业,同时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也已入驻。
十二、产业政策、优惠政策:《柳州市支持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九条措施(第一批)》(柳政规〔2024〕8号)、《柳州市支持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九条措施(第一批)实施细则》(柳工信通〔2025〕11号),从技术创新、创新成果首试首用、场景牵引及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做大做强、企业制定标准、产业发展基金、金融信贷、专业人才引育等九个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此外,项目还可享受RCEP、西部大开发、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等国家、地方规定的优惠政策,欢迎来电详询。
十三、项目合作单位:柳州市投资促进局
十四、合作方式:独资
联系人:柳州市投资促进局
联系电话:0772-2803200
电子邮箱:gxlzszscjj@163.com
联系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1号办公楼8楼
邮 编:545005
项目有效期:2025年-2026年